技术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技术平台
纺织品中紫外吸收剂的危害与检测
日期:2017-03-1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消费生活的科学化,人们对服装舒适度和功能的要求逐步提高,功能纺织品逐渐占据纺织服装市场的重要份额。其中,具有紫外线防护性能的防晒服市场流通量逐年增加。根据紫外线防护机理的不同,目前纺织品中所使用的紫外屏蔽剂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无机紫外线反射剂,主要作用是对紫外线进行反射,如含有二氧化钛、氧化锌、滑石粉、陶土、碳酸钙等;另一类是有机紫外吸收剂,多以涂层的形式附着于纺织面料表面,常用的有水杨酸酯类、苯并三唑类、金属离子螯合物类及二苯甲酮类等。
        有机紫外吸收剂的共同点是结构上含有-N=N-、=C=N-、=C=O、-N=O等发色团,其中二苯甲酮类紫外吸收剂多含有羟基,形成酮/烯醇式的互变异构,对几乎整个紫外光区域都能形成较强吸收,因此应用较为广泛。目前,常用的有二苯甲酮(BP)、2,4-二羟基二苯甲酮(UV-0)、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UV-9)、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UV-531)4种。然而,该类物质人体摄入一定量后会产生毒副作用,附着于皮肤易引起过敏、皮炎等。此外,研究表明该类物质还是一种环境激素,具有潜在的生物累积性,干扰生物体性激素水平,持续流入自然界并积累到一定程度,会破坏生态平衡。近期,多地研究者发现,以二苯甲酮系为主的有机紫外吸收剂在环境中难于分解,土壤及河水中均发现大量残留,甚至经污水处理后也无法完全去除,逐渐成为一类新兴污染物。
        因此,对该类物质在多种消费品中的含量及可能进入自然界的介质迁移量水平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欧盟、美国、日本及韩国等发达国家已逐步对食品包装及化妆品等产品中多种二苯甲酮类紫外吸收剂的总量和模拟迁移量作出限定,防止消费者对该类物质的摄入及皮肤接触对身体造成直接伤害。目前,在纺织服装等消费品领域,该类物质已被欧盟REACH(欧盟《化学品的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法规)列入高度关注物质,随着其毒理研究的进一步确证,将逐步立法限制。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加强,各国必将对消费品中该类产品的含量及可能进入自然界的介质迁移量进行限定。
        已报道或建立标准的紫外吸收剂检测方法主要集中在化妆品及食品包装等产品领域。在化妆品中以检测总含量为主,在食品包装中以检测食品模拟物迁移量为主,重点在于控制这几类产品中对人体可能产生直接伤害的有毒物质含量。
        模拟迁移量检测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机构对产品毒害性评估的一个重要依据,该方法概念的使用能更直接地反应产品中所含有毒有害成分可能渗入外界的量,对政府商品限量法规的建立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在食品包装领域,国内外均采用醋酸、酒精、水等食品模拟物的迁移量作为评价指标。
        防晒服的穿着使用过程中,有多种途径可以使可能含有的紫外吸收剂渗入外界。一类是对人体的直接作用,如人体皮肤接触,通过摩擦、汗液渗透等,该类渗出可直接刺激皮肤,并可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体内产生内分泌干扰等毒副作用;另一类是进入自然界形成积累,如通过雨水、洗涤水等介质的润湿,洗涤过程中皂液的浸泡等,这些介质最终流入土壤、河流等,形成自然积累,并可通过多类水生动植物及土壤作物进入食物链,发挥其环境激素的危害。
        针对以上关注的热点,宁波材料所公共测试中心有机化学检测组结合纺织产品的使用特点,致力于开发纺织服装产品中二苯甲酮类紫外吸收剂的总迁移量及模拟迁移量的检测方法,对产品安全风险评估及毒理分析体系的完善、政策法规建立以及方法标准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该项目前期部分内容已经整理成文发表,并得到了2017年浙江省公益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