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普纵览 -> 食品安全
谁该为食品安全问题买单?道德,还是制度?
日期:2011-07-08
   谁该为食品安全问题买单?道德,还是制度?

——评周小梅《食品安全管制长效机制:经济分析与经验借鉴》一书

叶志鹏/文

       “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一堂又一堂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课却并未给我们带来多少长进。深刻并不与进步成正比,抓不住病根便永远无法治愈疾病。在现有的社会舆论中,道德一再被当成靶子,比如温家宝总理发出沉痛感慨:“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但真的仅仅是道德问题吗?横向对比同为中华民族的台湾、香港等地区,又为何唯独大陆食品安全生产者缺乏道德?空喊道德是否管用?道德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痛定思痛,我们能从食品安全事件中反思到什么?谁又该为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买单?是道德?还是制度?在目前中国理论界缺乏对食品安全问题深入分析的背景下,周小梅教授的《食品安全管制长效机制:经济分析与经验借鉴》(以下简称《长效机制》)一书无疑能使学者与普通民众对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豁然开朗。

          治病终究应从病因入手,否则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经济学原理出发,周小梅教授将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指向企业缺乏控制食品安全的激励。市场经济中,每个人都会作出基于成本收益分析的理性决策,作为安全食品的最终提供者与保障者,食品企业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起点也就容易理解。显而易见,企业缺乏控制食品安全的原因无非是收益大于成本,这恰好凸显了现有制度对企业激励的无效。

         现有制度的问题到底出现在哪?周小梅教授从食品企业缺乏激励进行深入展开。制度无非是一套激励与约束机制,既包括对食品企业的激励,也包括对食品企业的约束。

         从激励角度来看,企业控制食品安全的激励来源于消费者所愿意为此支付的高价格。但事实上消费者并无支付高价格的意愿,由于食品安全具有明显的信息不对称,食品中是否含有三聚氰胺、瘦肉精、毒素等物质不能通过肉眼也不能通过食用来判断,消费者根本无法判断哪些食品才是真正安全的。总之,消费者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信息,由此导致的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与较低的消费者支付意愿共同导致食品企业生产安全食品激励的缺失。

           从约束角度来看,企业控制食品安全的约束主要来自于政府管制者与法律法规机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落后导致执法者无法可依的现象,《食品安全法》细化的滞后削弱了法律对食品安全企业的约束,这是其一。食品安全标准制定的落后与不统一又在另一个层面削弱了对企业的约束,这是其二。其三,目前多部门监管的权责不明晰的管制格局仍然导致监管交叉、相互推诿的低管制效率,加之地方保护主义盛行、管制部门寻租行为、管制者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处罚力度、频度过低等原因共同导致企业缺乏必要的约束。

           经济激励的缺乏与管制约束的缺乏共同导致食品企业失去控制食品安全的激励,制度性的漏洞解释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性原因。“一个好的制度能让坏人变好,一个坏的制度能让好人变坏”,每个人都是自利的,而道德也恰是个人自利的产物,谢作诗老师说到“道德源于对私立的追求,因为追求私利,企业和个人才要讲道德、讲信誉”。寄希望于道德,而非更为根本的制度框架,食品安全问题必将无法得到根本性解决。

           因此,一套成熟、完善的食品安全解决机制必然是激励企业生产安全食品,并使其生产不安全食品的成本大于收益的。使企业行为得到激励与约束的制度性框架无非是市场信誉机制、法律约束机制与政府管制机制三种,不同制度运行的交易成本决定了企业控制食品安全激励的强弱,因此,周小梅教授分别从三种制度安排的交易成本比较出发,最终构建了一套以完善市场信誉机制、法律约束机制为基础,提高政府管制效率的食品安全管制长效机制。

          从“管的依据”、“谁去管”、“管什么”、“怎么管”四个角度,周小梅教授清晰的勾勒出我国食品安全管制长效机制的设计脉络。从完善食品安全的法规体系出发,重构我国垂直、独立、高效的食品安全管制机构,并从实施食品安全进入管制、构建科学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实施食品包装标识管制、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可追溯体系、加强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与检测等角度设计了食品安全管制政策体系。最后,从改进食品安全管制手段层面,周小梅教授从建立食品安全管制教育培训体系、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手段和管制技术、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披露体系、实行知情举报者奖励制度、加强管制机构、行业协会、教育培训机构间的密切合作等角度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意见的管制手段。

             大量的食品安全案例剖析、详细的食品安全管制供求实证分析、清晰的制度分析框架、合理的国外经验借鉴,《长效机制》一书不失为目前国内剖析食品安全问题最为深刻的一本著作。更难能可贵的是,周小梅教授始终将成本收益分析、供求分析等通俗易懂的经济学原理贯穿于整个研究思路中,使得普通民众也能跟随者作者的思路一起探究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性原因,以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制度措施。

           出色的经济学研究不在于高深的数理模型,也不在于复杂的计量分析检验,而在于能用简单、朴实的经济学原理去解决现实性的社会问题,周小梅教授无疑做到了这点,并且成功挑战了食品安全这个社会性大难题,将国内食品安全管制理论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食品安全问题始终马虎不得,理性与系统性的思考尤为必要,愿这本著作能及时纠正社会上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些偏见与误解,并给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带来一些希望。

作者系浙江工商大学西湖学社社长、墨湖经济研究社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