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母亲的节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普作品 -> 地球母亲的节日
中美制造业大决战---漫谈“机器换人控员增效”在中国经济转型中的历史地位
日期:2013-07-09
今年6月份,我到宁波市北仑区一家生产高能灯用电器的企业考察,贺总拿着一个插了几十个电子器件的小组件说:“这个售价两块多,每件赚一毛多。”
“什么?看看生产线吧。”我心中很惊讶,这么多元件只卖两块多,利润如此之低。
“这边请!”
只见车间里三十二位小姑娘一字排开,安静又繁忙地工作着,每人负责插一个电子元件,形成一条生产线。最后,组件完成了人工安装,经过机器烤漆,切片,就成了刚才看到的成品。这些女工一天干十几个小时,大多是外来打工妹吧。
文武感叹:多好的年华,姑娘们却像一群机器一样工作着。我们的企业为国外企业代工、供货,利润空间本来就很小,劳动力成本正不可避免地上升,工业生产线不转型升级怎么行啊!为人做嫁衣又面临恶性竞争,太辛苦了!企业必须升级,创新,才有大前途!贺总亲自会见我们一行,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紧接着我们参观了宁波隆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该公司生产汽车配件,铝压铸件规模可观,压铸生产线自动化程度很高,但铸件的去毛刺和抛光目前主要靠人工。一个熟练工人可以轻松地在砂轮上按公差要求一分钟内完成一件抛光任务。
我对林总说:“这工人可是你的宝贝啊!”
“可不!新手会报废很多工件。我得小心别人挖墙脚,那样就惨了!”
这样的高级技工普遍缺乏,工资高涨,因为抛光是配件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出了差错,前功尽弃!人工抛光,工作环境差,有粉尘污染,工人的工作质量随心情会波动。我和团队考察企业,就是想实现抛光的自动化,解决企业的质量瓶颈问题。
上述企业的情况在目前的中国制造业中很有代表性。中国企业家找准了市场,已经将生产规模和生产人员扩大到了相当可观的程度,为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凭借早期低廉的劳动力,中国企业以低成本占领了许多工业产品的中、低端市场,以量取胜。由于技术进入门槛低,同行多,利润低。
面对当前企业的国内外竞争形势,政府明确提出“机器换人控员增效”是很对症的。通过自动化改造劳动密集型生产线,可以提升生产效率,减少人员的参与,从而提高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制造业走向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而目前我国的机器换人只是这个大变革的前奏。
历史上看,人类的制造业最初是手工作坊式的,单件生产。后来出现了工厂的生产形式,众多工人借助蒸汽机等“大规模能源”,将人类生产力在短时间内提高了100倍以上。进入十九世纪,随着福特为代表的标准化生产和装配流水线的推广使用,生产力和生产质量进一步提升。随着计算机和智能技术的发展,生产和检测系统日益自动化,单位产品的成本持续下降,因为机器的生产效率随着科技的积累可以不断升级。人体直接做功功率低于一千瓦,但人类在智能驱动下已经可以发雷霆怒,颠倒乾坤。
值得深思的是:机器换人控员增效的历史定位应该在哪里?
个人觉得,机器换人是大工业生产的中期阶段。中国企业只有跨过这个门槛才可能继续维持工业大国的地位。西方发达国家制造业普遍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来降低劳动力成本,同时依靠核心科技创新,占领高端产品和服务市场。西方把一些劳动密集型生产,如服装,电子产品组装等转移到低劳动力成本地区,但牢牢控制住核心技术竞争力这一上游来试图保持总体竞争力。这一战略被称为制造业的全球化,制造业外包。
随着经济实体的持续虚化和科技创新力出现下滑趋势,美国等西方国家已经在反省制造业外包,主要控制上游的战略。实际情况是,当研发人员远离制造业,创新原动力不可避免地会出问题,因为劳动者最聪明,实践出真知,实践、使用和市场是创新最大的源泉。正是基于这个判断,美国提出制造业重返美国,重新振兴美国制造业等最新国策。
美国调整的很及时。西方国家中没出大岔子的是德国。德国以实体制造业立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并重,坚持科技创新和本土制造,从而避免了近期经济危机中包括法国、英国、意大利等老牌强国的窘境。
美国的口号很响亮,行动也很迅速。6月份我刚参加了ASME的制造业大会,深感中美制造业大兵团决战的时代已经正式上演。过去十多年,美国基本国策出了问题,制造业空壳化严重,哀鸿遍野。但美国是真正的高手,目前的国策对中国制造业形成了空前的挑战。这一次对决是历史性的对决,全面的对决,美国人全神贯注,使用浑身解数的对决。
最根本的是生产效率和创新效率的对决。
这是关乎国运的大兵团决战。
从这个角度来看“机器换人”的号召吧。我们的政府及时推动了产业升级的关键助推器,这是西方兵团的战力所在。我们的科技届已经积极行动,中科院宁波工研院先进制造所身处其中。我们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已经深刻认识到危机和机遇。一个变革的时代,必然大浪淘沙。
“机器换人控员增效”只是这场战争的一部分,一个阶段,但它是必须跨越的阶段,是赢得胜利的必要条件之一。其它必要条件在我们推动“机器换人”运动的同时就应该充分认识到,否则,必受拖累。
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其一,机器换人必须与现代工程方法、现代工程管理的实施密切配合,否则,成效难现,甚至适得其反。西方生产效率目前高于中国,除了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线,更重要的是现代工程方法的发展,其中代表性的是精益生产模式和Six Sigma质量控制。这里,人的因素不是减弱了,而是进一步提高了。人是生产系统的重要部分,现代工程思想和管理并非片面远离人的作用。因此,机器换人的成功,需要配合现代化工业管理方法和工程方法。可惜的是,这方面目前中国在各个层面上都重视不够,认识不够,执行不够。
其二,机器换人必须与现代化创新方法结合,否则,将步步落后,难以成为真正的最强者。目前的最强者是美国。中国的目标只有一个,取代美国。实现这一点,要求很高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如何提高创新效率。创新力是可以通过培训来迅速、大规模提升的。美国、韩国等已经用系统化创新方法武装科技队伍、生产队伍。中国提倡创新立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国策已定,还必须落到实处。现代化创新方法的研究、教育、推广和本土化是重中之重。
其三,机器换人必须综合考虑社会的稳定大局。我很为那三十几位小姑娘担心。她们让我想到100年前长江边上喊着号子拉船前行的纤夫。科技的进步会让很多岗位消失,这些人员可能成为社会负担,但适当的引导、再教育,他(她)们就是资源,是国力所在。推动机器换人会对方方面面带来变革,对企业和个人都是新的挑战。社会有责任更人性化一些,政府应该系统优化这个变革,提前为再教育布局,部分义务可以鼓励企业承担。当然,科技工作者也有责任。
其四,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忘本、离道。工程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只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吗?人的利益吗?资本主义时代推动了知识的大爆炸,也推动了人类的私欲大膨胀。这个势头至今不休。中国不应该追求霸道,走西方的老路;中国应该引领王道,引领天地人和之大道。可惜,目前的中国只是奋力追赶西方,机器换人是向西方学习的一个阶段,但这只应该是一个短暂的阶段。中国,也只有中国,有希望将人类从资本主义的狂热泥潭中拯救出来,将人类引入“智本主义时代”(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查查我最近在3DP产业大会上的讲)。可喜的是,中国在众多环境危机下,已经提出了“美丽中国”的国策。
我对中国在中美制造业大决战的前景充满信心。虽然我们面临很多困难,但中国已经严阵以待。期待中国以独具东方神韵的王道和智慧引领人类文明的新潮流。
这是正在展开的历史,你我皆是卷中人。
 
(先进制造所  张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