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的世界,五彩的生活,想必大家心中都有一个五彩的梦吧。鲜艳夺目的颜色,确实给人一种明快积极的感觉,感觉自己被多姿多彩包围着,如此的美好。但是,话要说回来,并不是所有鲜艳的东西都可以无限接近,彩色的瓷器就是个例子。
我们国内的瓷器按着色方式,大致可分为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和白瓷四大类。着色当然少不了色料。据清乾隆文献《南窑笔记》记载:“彩色有矾红,用皂矾炼者,以陈为佳;黄色用石末铅粉,入矾红少许配成;用铅粉、石末入铜花为绿色;铅粉石末入青料则成紫色;翠色则以京翠为上,广翠次之。”所以这些颜料中难免会含有铅、镉、铬、汞、锑等矿物元素。
容易出现重金属超标的多为釉上彩瓷器。因为釉上彩瓷器就是用花纸贴在釉上面或者直接把颜料画在瓷器表面,再经烧制而成的,一般烧制一次。而釉中彩和釉下彩是在瓷坯上着色后,先烧一次固色,上釉后再烧一次。由于这两种工艺要求烧制温度高,釉料能融在颜料上面,这些颜料一般不会在使用中脱落,相对来讲比较安全。
那彩色瓷器餐具中的重金属元素对健康的具体影响是什么呢?
我们首先要知道,釉彩中的铅、镉、汞等元素对人体来说是有害的。如果用彩釉餐具,特别是内部是釉上彩的来装食物,这些重金属元素很容易渗到食物中去。铅和镉会引起肝脏或者其他内脏中毒。像铅可长期在血液中存在,引起血管平滑肌痉挛,使肝、肾、脑等重要器官缺血,使细胞受损,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代谢。对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也会产生不良影响。肾是镉损害的主要靶器官,并在骨骼中积蓄,可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关节变形和疼痛。汞则会引起肝、肾硬化。据史料记载,在古罗马时代,豪门贵族曾流行使用铅制的餐具,并将其作为身份的象征,结果导致后代矮小虚弱,酿成不少悲剧。
国家质检总局曾对陶瓷饮食器具进行过质量抽查,据调查,餐具的不合格率竟然达四成。其中,餐具中的重金属超标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越低端、越鲜艳的陶瓷餐具,重金属也越容易超标,而且超标的量也越严重。
我们步行街上,有时候会摆一些小摊卖瓷器,各种杯子和盘子,五颜六色,相当好看,而且一摆就是搞促销。其实这都是一些低档次的瓷器餐具。如果大家买瓷器只是关注外形、花色、裂痕或者斑点这些表面问题,不去在乎它们的内部质量的话,是万万不可的。我们的健康意识不能薄弱。
因此,我们选餐具时,应该选择正规生产厂家的产品,并选购原料和生产工艺控制比较严格的纯白瓷器、釉下彩或釉中彩餐具。具体怎么去辨别呢?可以看、摸、闻和刮。看餐具的成色,将其拿到有光源的地方,看其表面的折射光,如果有图案部分与没图案部分的折射光一样,有玻璃质感,说明是釉中彩或釉下彩餐具,反之则是釉上彩。再用手触摸餐具表面,看内壁是否光洁,图案部分有无生涩感,如果不光滑,图案又像贴在表面似的,那是釉上彩。还可以闻一闻,刮一刮,餐具是否有异味,指甲是否能刮掉图案。釉非常坚硬,使劲刮不会损伤釉面,若能刮下图案的,肯定是重金属超标的劣质品。
盛装酸性食物的器皿,应该尽量选用表面装饰图案较少的产品。微波炉中使用的瓷器餐具,更要选用安全的合格品,否则加热后,溶出的重金属可想而知。我们对不放心的瓷器产品,可用食醋浸泡几小时,如果发现颜色有明显变化,应该弃之不用。还有对于装饰用的瓷器产品,千万别用来盛装食物哦。
国家对这些重金属元素的溶出量有明确的限定。GB12651-2003与食物接触的陶瓷制品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如下表:
根据GB/T 3534-2002 日用陶瓷器铅、镉溶出量的测定方法,本所可以在避光条件下,用4%(体积分数)乙酸溶液于(22±2)℃温度下,浸泡陶瓷制品相应部位24h±20min,然后萃取陶瓷制品表面溶出的铅和镉,用标准中规定的原子吸收光谱仪(AAS)测定。当然还可以选择高灵敏度、性范围宽、干扰少、可多元素同时测定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进行更快捷的测定,本所的AAS、ICP-OES灵敏度、精密度都非常高,完全可以满足测试要求,可为日常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
所以,过五彩的生活并不难,很多细节,留心注意就可以了。购买东西一定要选择正规商家,切勿贪小失大。让生活五彩,有些五彩还是远离吧!
备注:陶瓷餐具对人体的影响来源于由科普爱好者组成的草根科学小组坚果百科编写的《别说你会用日用品:揭开日常用品中的那些潜在危险》一书
(公共技术平台 沈凯)